思维财经&投资者网出品人 陈辉致辞
(资料图片)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
感谢各位莅临2022年思维财经投资者年会的现场。
我记得在2021、2020年,乃至以往许多届年会的发言里,我们都会将即将过去的一年,形容为“特殊的一年”、“激变的一年”、“不确定性加剧的一年”……
但是很显然,我们现在刷新了认知,以上这些形容,统统应该留给2022年;
人们熟悉的世界,被极为激烈的撕扯、重塑。
全球供应链历经了长达几轮的反复摧残,世界经济深陷通胀与衰退的忧虑。
俄乌冲突之后,全球投资者开始更严肃、更深刻地反思“安全”、“稳定”、“韧性”等一系列词语的意义。
我们看到了资产价格趋势的骤变,看到了宏观逻辑的转向,看到了政策模式的更新。
重构认知、重建策略,成为产业、企业与投资者最迫在眉睫的事项。
在二十大报告中,我们也读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弘目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题,以及对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着重强调。
基于这样的背景,思维财经将今年投资者年会的主题,确定为“行稳致远,应变求实”。
在今天稍后的议程里,我们邀请到不同行业、机构的重量级嘉宾,从宏观、政策、科技、产业链等等诸多层面,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最新的思考和实践。
那么,在此之前,我想先“抛砖引玉”,和大家简要分享我对于今年投资者年会主题——“行稳、致远、应变、求实”这八个字的一些想法。
首先,是关于行稳。
关于稳健、韧性来自哪里。
2022年的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是保持必要的、乃至短期看上去不必要的冗余。
我们过去总是将“稳健”作为一种投资风格或者经营风格来谈论,而实际上,战略性的冗余,是稳妥、有力的基础。
今年,各位可能已经从很多演讲或文章中读到过,新东方保持200亿元现金储备的案例。
从企业的角度讲,这种冗余不是成本,是价值。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对抵御风险的能力的执着,不只是一种偏好,而且是一种责任。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说,还关系到我们对于客户,长期以来的服务理念、沟通深度,以及预期管理。
从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全新语境上讲,“稳健”不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基石般的品质。
2022年教会我们的第二件事是,韧性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综合品质。
它既包含多样性、灵活性、敏捷性、反脆弱性等等大家所熟知的韧性,也包含一些过去我们未曾意识到的、相对隐性的韧性要素——
比如,对价值链的构建,我们与利益相关方建设了怎样的关系,是否是共赢的,是否稳固,而且相互信任的;
再比如,对自身使命的定义与认知,这个使命是否是向善的,是否足以支撑组织、凝聚团队,走出不确定性的风暴。
后一种韧性的本质,我觉得是热爱。是我们作为一家企业或机构,对于自身使命所保持的时刻觉察、始终如一地践行。
长年从事一项事业或职业,难免会令陷入惯性,困于重复,失去敏锐。
始终保持热忱的人和公司,才能对抗懈怠,对抗迟钝,保持强健,免于衰败。
就思维财经和投资者网而言,今年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但也收获了很多伙伴的信任,这个过程使我们再一次确认,“促进信息透明”是值得热爱和坚守的宗旨。
其次,是如何致远。
为什么说,长期主义的底色是乐观。
不仅在于,想实现长期目标,需要积极、达观的信念去穿越恐慌,更加在于,尽管世界变得面目全非,尽管复苏的路径无法预测、充满曲折,你是否相信,在更宽广的时空尺度上,依然一定会有好事发生。
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两件事,是非常值得下注的。
一是,新一代优秀、伟大公司的崛起,往往肇始于某个周期的谷底。
大家一定还记得,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如果追溯既往二十年来最受投资者青睐的公司,我们会发现——
谷歌、亚马逊,这两家公司都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但都是在2001年之后更茁壮成长;Airbnb,成立于2008年,三年后,它在2011年实现了极速地增长。
我们也不难找出中国公司的例子。
比亚迪,是在2003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的,同年起涉足汽车业务;
曾毓群,是2008年在ATL创建动力电池部门,随后他在2011年创立了宁德时代。
2022年之后,怎样找到这些已经在成长的、蓄势待发的、或即将诞生的公司,是一个问题。但我们需要首先坚信它们的存在。
二是,在大国博弈的逆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依然蕴含巨大的价值潜力。
过去四十年,中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健全与升级,尤其是拥有完整性、丰富性全球领先的制造业体系;同时,这个体系既往也高度依存于全球化、国际化的贸易和产业链,因而在近年来面对着产业链安全的挑战。
这种挑战诚然非常严峻,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低估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市场规模、工程师红利,以及中国在全球贸易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在数字转型和绿色能源领域迄今取得的成绩。
二十大报告中以及明确提到,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国家明确的规划、指引下,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和支持那些有机会在这一进程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这两件事交汇、重合的地方,很可能会是未来一个时期,我们所能拥有最大的长期投资机会。
回顾新冠疫情以来的三年,我们是从一次次不确定性的负面爆发中,得到深刻的教训与反思。积累了许多悲观情绪和挫败的经验,即使是乐观者,也难免感到压抑,变得消沉。
我想说的是,大家不要忘记,“不确定性”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也会“均值回归”。
我们要做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就应该从此刻出发,练好内功、做好准备,等待那些积极、正面的不确定性发生。
那么,该怎样做好这个准备?接下来,是关于应变。
这个“应”是因应的应(yìng),也是应当的应(yīng)。
我想,有三个变化是确定无疑的。
第一, 是重视宏观叙事。
无论秉持何种投资哲学,使用哪种模型体系,投资者都有必要,提升其中宏观因素的权重。
从2022年,乃至向前追溯三到五年,可以看到,宏观要素对市场的实际影响是在不断提升的,到今年达到了一个极值。而相应的,在整体上,投资者们或多或少,都一直在低估,甚至忽略“宏大叙事”的重要性。这几年,很多人低估过产业政策的实际效力,今年,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完全、充分预料到宏观环境不确定性的威力。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大国关系、对全球贸易规则、对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视程度,至少不应该弱于对产业微观的细致研究、对自下而上视角的偏爱、对景气赛道和主题投资的喜好。
第二,毫无疑问是重视安全。特别是重新理解 安全、公平、效率,这三者之间的次序和关系。
因为宏观叙事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国家将对多维度多层次“安全”的重视,对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视,提升到了与“增长”并重,且具有更优先战略层级的高度。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兼顾产业链发展的安全与效率。
在微观层面,投资者也早已开始学习,从安全的角度看待产业的竞争力,评估企业的政策环境、供应链是否安全。
第三,必然是自主创新。
从地缘政治和产业安全的视角看,技术显然并不是中性的。
我们今天谈行稳、致远—— 自主创新才能长治久安。
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表述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如果我们足够重视国家战略级产业政策的能力,意识到国家对于促进创新、确保多维度安全的决心,那么,对于未来一个周期的资产配置和标的选择就必然需要有所改变,必然带来策略的重建、投研与决策逻辑的革新。
所以,本届年会最后的关键词,是求实。
“稳健、乐观、应变,都是为了求实”。
力求在新的周期,跟踪、捕捉到投资中那个广义上的“实体”。
它的中长期现实,是“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到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结合“战略安全”、“自主可控”思维,为我们提供了脉络清晰的展望路径:
国防安全,涉及飞机制造、航空装备;
能源安全,涉及绿色能源转型、旧能源保供;
制造设备安全,涉及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数控自动、仪器仪表;
材料安全,涉及金属矿产、合金材料、化学制品;
信创安全,涉及数据库、操作系统、工业软件;
金融安全,涉及数字基建等。
所有这些行业的未来增长,是星辰大海,是长期逻辑。
同时,从中短期务实出发,我们受疫情影响严重、对就业十分重要的服务业,也很有可能迎来修复和新生。
这一部分,我在这里不做赘述。今天的圆桌会议环节,对于展望新周期新机遇,对于疫后时代的新消费格局,我们的嘉宾将有更专业、更精彩的分享。
另一方面,在投资的实操层面,对高端制造业细分行业标的的研究、挖掘,对于数字科技等新的核心生产要素的认知、理解,对绿色转型进程给产业链上下游格局带来的长期影响,都对机构的投研工作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同时,这也是像我们思维财经这样的资讯和内容服务者,所面临的巨大的专业挑战。
借这个机会,我也想特别感谢本届年会的联合主办方,思维财经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制智库。
中制智库在发现制造业“隐形冠军”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正是我们在新周期所迫切需要的。稍后,中制智库的理事长 新望 先生,也会为大家带来主题演讲。
朋友们,伙伴们,再次感谢各位来到投资者年会的现场。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思维财经和投资者网,将继续做“促进信息透明”的沟通平台。行稳,致远,是我们对行业的祝愿;应变,求实,是我们与伙伴的共勉。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5-2022 每日财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